金喆新能源 | 2024-06-24
(一)儲熱與儲能的概念與關系解析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通過靈活的充放電控制,可幫助實現產能和用能在時間和空間的匹配。
簡單來說,儲能技術是應風光電等間歇性能源的消納、儲存需求而生的。太陽能、風能隨機性高、可控性差,若將其直接作為主力電源,電力與負荷的不匹配將進一步增加。為了保障新能源電力體系的穩定運行,現政策強制要求風光電配一定比例的儲能設備。隨著市場需求爆發以及政策鼓勵的雙重推動下,儲能技術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未來,儲能技術在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都會得到廣泛的應用,需求空間廣闊。
很多人來電話問,儲熱和儲能是什么關系呢?儲熱是儲能技術路線的一個分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儲能技術所儲存的能量不僅可以是電能,也可以包括熱能等其他能量形式。

在我們的社會運轉中,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能源消耗是為了供熱,比如,冬天居民需要供暖,工廠生產正常運轉每天都需要蒸汽、烘干熱風、導熱油或者熱水。既然儲存的電能最終要以熱量的形式輸出、利用,那么,很自然的,可以直接實現儲熱-熱輸出的技術就應運而生。說到底,儲熱技術是儲能和熱應用場景融合下的新能源供熱技術。
儲熱技術在近些年的清潔能源供暖改造中已經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且市場仍在快速發展中,近2年,該技術在0碳工業園區建設等工業場景中也逐漸嶄露頭角,為制定儲能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視角。儲熱技術可以直接消納谷電和無法上網的風電、光電,有些儲熱技術甚至可以實現10kv/35kv/66kv/110kv等高壓、特高壓電源直接接入,單模塊儲熱能力可高至幾MWH,多模塊拼裝可實現大功率和超大功率儲能供熱。不論對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電站還是分布式風光發電項目,儲熱技術都具備一定應用空間,有望成為能源系統管理中的重要一環。
(二)從儲能技術的分類理解儲熱技術
按照時長要求的不同,儲能的應用場景大致可以分為容量型(≥4h)、能量型(約1~2h)、功率型(≤30min)和備用型(≥15min)四類。其中,容量型儲能場景包括削峰填谷或離網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種類較多,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熱蓄冷、儲氫以及各類容量型儲能電池(例如鈉硫電池、液流電池、鉛炭電池、鋰漿料電池等)。
因此,按應用場景劃分儲能類型,儲熱屬于容量型。

(三)從儲能技術的應用場景看儲熱技術的應用
從整個電力系統的角度看,儲能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為發電側、輸配電側和用電側三大場景,除此之外的應用還包括輔助服務、分布式發電與微網等。

在眾多儲能技術中,儲熱更適用于有大功率供熱需求的項目中。在對熱能的直接利用中,儲熱技術擁有比儲電技術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在用戶側,可根據用戶需要,利用谷峰平電價差,將用熱耗電集中在谷電時段,更低成本的實現多能互補冷、熱、電、汽綜合能源方案;可0碳輸出熱水、蒸汽、導熱油、熱風,熱輸出形式與傳統鍋爐無異;可用于油田、煤礦等領域清潔能源轉型和節能降耗,可建設新能源供熱站和0碳園區;
?在電力側,可對區域電網實現削峰填谷、雙向調節、消納間歇性新能源(風電、光伏等)裝機出力,是電網平衡峰谷差的解決方案之一。
另外,儲熱相比于電化學儲能、電氣儲能等其他儲能技術路線,在裝機規模、儲能密度、技術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相同容量下投資較低。而與壓縮空氣儲能和抽水蓄能這兩種機械儲能技術相比,儲熱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成本低、儲能密度高、對環境影響小、不受地理、環境條件限制等諸多優勢。
概況來說,儲熱技術特點優勢主要表現在:
1.儲能容量大、配置靈活、無特殊環境要求,對運行時間沒有嚴格要求,功率調節范圍大;
2.具有規模化建設及運營成本的優勢,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
3.循環次數大、壽命長,且儲能電站的雙向調節功能不會伴隨長時間儲熱循環而導致效率降低;
4.儲放過程技術參數及過程可控,系統安全性高。
結語
金喆新能源是儲能行業大潮里的一員,目前專攻儲熱,主打產品屬于儲熱技術里面的顯熱儲熱-固體儲熱,每m3儲熱介質可蓄熱500度電。
本文儲能技術介紹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儲熱與儲能的關系、儲熱應用場景分析是小編根據理解撰寫出來的,如果不實不妥之處,歡迎來電交流指正。如果想交流技術方案,可以直接致電技術熱線13176509000。讓我們一起抓住儲能行業的發展機遇,為國家能源戰略和碳達峰積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